摄影灵感:实践出真知
大家好,我是@阳光脚步,图虫签约摄影师,图虫图库销售达人;中国摄影师协会会员;中国风景网摄影师。喜欢户外登山、穿越,走别人不易到达的路,看大自然深处的风光美景,主要拍摄极地风光照片。
图虫是专业的摄影社区平台,这里汇聚了全国最优秀摄影师。借此平台,根据图虫“我的摄影灵感”活动安排,分享自己在一些拍摄中的作法和思考,互相借鉴,交流,进步。
摄影技巧或法则中有“白加黑减”的原则。但真正认识、理解并把握它,则需要长期的实践。我不是器材党,很少用滤镜等进行拍摄;也很少有时间做后期,所以成片主要在拍片。在长期的拍摄中,对相机“白加黑减”,“动静快慢”的理解和把握经历了很长的拍摄和实践过程,才逐渐有所领悟和把握。下面,借助几张照片具体说说。
《珠穆朗卓雪峰》
【拍摄地点】藏南
【拍摄器材】佳能5D4,24-70镜头
【拍摄灵感】由于自己经常户外登山,攀登过不少雪山,每次登山都带着相机,可谓不拍照不登山,冰雪的拍摄就成了常事。从开始拍出的雪不白,到通过“白加”,拍出的冰雪过曝,期间经历了一段过程,拍废过很多照片。通过长期的实践,慢慢把握了“白加黑减”的技巧,甚至,不用加减,也基本能达到准确曝光。
《珠穆朗卓雪峰》拍摄于海拔五千米左右的珠峰东坡穿越途中。珠穆朗卓,是完全位于中国西藏境内的一座山峰,主峰海拔7816米,共有三个顶峰,主峰位于南部。7804m的主峰通过7250的山坳连接7540的卫峰,卫峰再经过7000的山坳连着7200的北峰。珠穆朗卓被称为“神鸟峰”,从东北面看极像一直展翅翱翔的雄鹰。徒步期间,从它的身边经历过两次。第一次云雾遮盖,什么也没看见;第二次即将走过时,珠穆朗卓云雾消散露了出来。我抓住那稍纵即逝的机会,拍了几张。由于云雾一直在流动,来不及对相机进行设置,按照过去的经验,对主峰下侧偏左面的石头和冰雪的结合面进行聚焦、测光拍摄,使得整个雪山三座山峰清晰,曝光准确。当然,如果条件容许,也可以按照“白加黑减”的原则,将曝光值提高一档,然后对准主峰最高最白处测光对焦,也会拍到同样效果的照片。如果不用“白加黑减”的原则进行加减曝光拍摄,可以寻找被拍摄物中的中性物体进行测光拍摄,也会起到同样的效果。比如该片中,如果不采用“白加黑减”,如果对主峰山尖测光,则拍出来雪可能就不白;如果对前部偏黑的山岩测光,拍出来就可能会过曝。这是个长期积累和实践的过程,多拍,多试,灵活运用,才能拍出理想的照片。目前,这张照片在百度的曝光度比较高,只要搜索“珠穆朗卓雪峰”,一般都会出来。
《小南川瀑布》
【拍摄地点】六盘山
【拍摄器材】佳能5D3,24-1.4镜头
【拍摄灵感】六盘山小南川,是国家森林公园景区的一条河谷。沿着河谷,曲折上行,最顶端,就是这样一条规模不是很大的瀑布,四季流水。由于地方狭窄,站立处地面石头倾斜,所以一般很少能支起三脚架拍摄;由于是侧逆光方向,面向瀑布整体偏暗,到是适合慢速表现瀑布的柔美。端着相机拍了几张正常速度下的片子,水花四溅,表现一般。试着用手端着拍了几张十分之一秒的慢速瀑布,放大看,一是端的不稳,二是水的绸状表现不够。最后,找了块石块,放在脚下倾斜的巨石上,形成一小片平面,将相机放了上面,分别设置了一秒到八分之一秒,拍了几张,得到了这张二分之一秒的瀑布照片。水流的丝绸状,岩石的灰暗凝重,上部的绿色等表现刚好。如果不想办法去做,不多参数去实践,而是像很多游客一样拍一张记录走人,就没有这样的收获。
《迭山日出》
【拍摄地点】迭部
【拍摄器材】佳能5D4,24-70镜头
【拍摄灵感】照片拍摄于迭部穿越途中。迭部重装穿越第三天,清晨,营地周围及上空都是浓密的云雾,只有东方的天空云层稍薄。本来没指望着有日照金山,可是当看到身后的迭山主峰在逐渐发红时,意识到可能会有透过云隙的阳光映射过来,赶紧抓起相机向旁边的山坡上跑去。由于天刚亮,周围比较阴暗,向周围拍了几张速度都很慢,所以选择了较大光圈,较高ISO值,在日照主峰山尖的那一刻,以山尖亮处为测光点,先后拍了几张。整体前方山体树木轮廓比较明确,主峰在初升阳光的映照下,不同位置的淡红、淡黄色彩比较分明,清晰。后来想,如果当时采用阴天模式,或者较高的色温值,进行拍摄,可能日照金山的效果会更好些。不过,眼睛看到的就是这样的效果,我更喜欢还原真实的自然世界。